热门搜索
About us

新闻资讯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曾仁安的造车梦

更新时间 :2019-02-21    浏览次数:45次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是句老话,子承父业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在武汉科荣车业有限公司,曾仁安父子选择了共同创业,不惜两代人撑起“造车梦”。
       初次结识曾仁安是在今年机博会上,尽管57岁,他看上去却精神饱满,习惯性露出招牌式的微笑。再次得见,经过一番闲聊,更感叹这位长者倾情汽车事业的勇气和魄力。
     从上世纪60年初开始,曾仁安就在国内汽车业打拼。迄今为止,他已经足足走过半个世纪,亲身经历着我国汽车产业的改革历程,感受着汽车行业的风云变幻。
       一度在湖北省享有盛誉的“钣金大王”、昔日“神箭”汽车的创始人曾仁安在轿车停产并淡出公众视野若干年之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重出江湖,创立武汉科荣车业有限公司,将经营目标锁定在绿色环保型纯电动车的开发和制造,不但赢得了政府的支持,还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正如电影《神鞭》里所述:“鞭剪了,神留着”。 “神箭”虽死,“神韵”犹存。怀有一身造车本领的曾仁安从未停下脚步,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安若泰山。在困难的时候,面对企业被迫停产的局面,曾仁安以退为进,改为生产游览观光车,以保存实力。当企业代工业务蒸蒸日上、日益稳定的时候,曾仁安并未故步自封,而是瞄准机会,主动出击新兴的纯电动车市场。


钣金起家:有一种懵懂让人一生追随

解读曾仁安,就需要回到中国制造业刚刚起步的60年代。当时国家处在建设初期,百业待兴,全国除了长春一汽外,再也找不出生产汽车的厂家,而整个神州大地对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种供需不对称的情况,给曾仁安进军汽车业创造了难得的外部环境。
15岁那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曾仁安被迫休学在家。机缘巧合,他跟随村里一位做汽车的师傅开始了自己的汽车生涯。年纪轻轻的曾仁安当时跟着师傅从事货运车装配,“那个时候,感觉汽车制造很神秘,七拼八凑之后,能在路上跑的就叫汽车,然后领个牌照就可以上路。”曾仁安笑着回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个人命运难以把握。曾仁安跟着师傅一直在外摸爬滚打,专心研究汽车制造手艺。适逢国家政策调整,明文规定所有在外的流动人员回到原籍,曾仁安回到黄陂县,把当地技术工人组织起来,成立了汽车钣金厂。曾仁安笑称:“这是人民公社的钣金厂,我只是一个技术不错的牵头人。”
      70年代初,武汉陆续出现了几家汽车生产厂家,汽车工业的初级阶段已经形成。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曾仁安将钣金厂的主要经营内容定位于为国有汽车生产厂家配套生产车身。从那时开始,曾仁安逐渐培养起了一大批懂技术的人才,社会关系网也构建起来。经过前期积累,曾仁安开始与一些汽车制造商合作,提供劳务和技术支持,成了鼎鼎有名的“钣金大王”。
      80年代,曾仁安了解到军工企业转为生产民用产品的政策,主动与军工厂合作,进行劳务输出和技术输出。生产过程从研发样车到小批量生产,生产的车型从小农用车过渡到小型货车、中巴车,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当时,由于政策不允许,轿车生产尚未涉足。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1984年,曾仁安在黄陂横店买地建厂,成立黄陂汽车车身厂,为企业扩大规模做准备。此时,武汉消防器材厂改名为武汉轻型汽车厂,主要从事北京引进的吉普车生产。由于缺乏竞争意识、技术上更新缓慢,该厂经营困难。他们找到曾仁安,邀请他协助进行技术改造。从此,曾仁安投身整车生产。不过,他当时只为“武轻汽”做贴牌,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

成败轿车:有一种执著让人泪流满面

几乎没人知道,中国早期的民营自主品牌轿车既不是浙江的“吉利”,也不是安徽的“奇瑞”,更不是深圳的“比亚迪”。而是诞生在湖北、一度走向全国的“神箭”。
      1993年,国家进行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中国几乎所有的商用轿车企业都处于停滞状态,曾仁安的车身厂也未能幸免。停产后,曾仁安对自己的汽车制造技术依然充满自信。通过反复论证,他迅速回到武汉,开始轿车样车的开发,并成立了“武汉神箭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雄心勃勃的曾仁安审时度势,认定汽车产业必然大有可为。
       此刻,国家正在武汉南面沌口建设神龙公司,曾仁安取名“神箭”,且在武汉北面黄陂设厂,大有挑衅之意。
在曾仁安看来,强大的技术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后盾,在设计理念上,神箭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甚深;在技术操作上,神箭拥有一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软硬兼施,为神箭提供了厚实的技术积累。
      从神箭创立之日起,曾仁安就坚定走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次年,神箭做好样车设计完成,并相继开发吉普车和轿车,推出多个车型。
      正当曾仁安憧憬神箭的未来时,国家发布了个汽车产业政策,明文规定:1995年底前,国家不再批准新的轿车、轻型车整车项目。现有的汽车生产企业只能扩产,不能增加,同时没报批国家目录资质的停止上牌。这个规定对曾仁安来讲,可谓当头一棒,因为神箭汽车尚未通过产业认证。曾仁安只能安慰自己运气不好,他接到省里下发的文件,批准神箭只能在省级销售,按规定即使生产了也不能上牌。 曾仁安不服输,致信给当时在任的一汽老总,希望一汽能施以援手。不料,对方传来的回复却是一汽属于国企,个人没有决策权。
      倔强的曾仁安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当然不愿意就此放弃,他曾找到东风公司,希望将“神箭”收归旗下,可是东风规划部考虑到“神箭”规模不大,不具备收编的条件,收编一事并未谈拢。
      2000年,曾仁安意外得知西安的秦川汽车厂停产,这是一家具备轿车生产资质的工厂。于是,他立刻找到该厂负责人进行洽谈,并迅速达成合作协议。曾仁安根据“秦川”的技术生产参数,研发生产了50台样车。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曾仁安信心满满地准备去西安进行投产剪彩的时候,外部变化不期而至。2000年6月28日,国家汽车产业出台了新的文件要求。根据新政策规定,国家汽车生产取消目录管理,向国际学习引入公告管理,同时停产“化油汽”5座轿车的生产,要求轿车发动机排放达到欧I标准。
曾仁安不禁感叹:“企业创立初期,规模较小,投放市场尚未具备条件,等到条件成熟了,外部环境却发生变化。如果当时国家政策不是压制而是鼓励,神箭一定会迎来企业发展的高成长期。”经过多年的思考,曾仁安更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市场经济也是逐步完善的过程。如果从国家的角度考虑,当时的决策就是正确的。
      无奈之下,曾仁安被迫清算债务并申请破产,一度在汽车行业叱诧风云的曾仁安与“神箭”汽车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

投身电动车:有一种信仰让人心悦诚服

在湖北乃至中国早期的汽车界,鲜有不知道“神箭”汽车的人。曾经名噪一时的曾仁安拿得起、放得下,在止步轿车生产后,他选择用沉默的方式来积蓄力量。
从台前走到幕后,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权宜之计。曾仁安回忆:“企业破产后,我元气大伤,但我还得生存下去,小轿车生产失败了,我转为制造观光游览车。”
困难的时候,曾仁安只能生产机动游览车,后来逐渐转为生产电动游览车,以代工形式为东风电动、北京新日电动等公司开发加工电动游览车。期间,曾仁安积累了丰富的造车经验,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
      随着武汉“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获批,曾仁安敏锐地意识到,绿色环保的纯电动车符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政府将会倡导和鼓励这一产业发展。特别是国家把电动汽车作为重大专项列入“十五”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以来,政府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投入。由于电动汽车具有环保、节能、无尾气污染、嗓声低等特点,使用电动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与潮流。
      一切迹象表明,绿色环保的纯电动车市场将大有所为。曾仁安抢抓机遇,借助“神箭”的技术团队,成立武汉科荣车业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环保型纯电动车辆,并取得了生产电动车资质,开发出多款新型实用的环保型纯电动车。
      为保证产品质量,公司采用了当今成熟、稳定的电机、电控及蓄电池,部分配件从国外进口。公司还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不断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通过理性思考,曾仁安目前正探索电动轿车的生产。他认为,投身电动轿车正当其时,符合汽车供需变化。况且,曾仁安通过早先轻型卡车的出口,拥有成熟的外销渠道,随着中国汽车开始启动国际市场出口,他胜券在握。另外,曾仁安希望与东风公司合作,借助东风微轿项目“小王子”的生产资质与品牌,一起做大这块蛋糕。为了实现轿车梦,曾仁安不惜迂回前进,甚至不在乎谁控股、赚多少的问题,他已经将此看作人生的追求。
      10多年前,曾仁安潜心研究过世界汽车的发展历程,如今他断言,中国将成为未来的汽车大国,冲击世界市场。特别是目前低端轿车、卡车、摩托车等产品的外销趋势,他认为这一天并不遥远。
运气欠佳而勇气十足的曾仁安现在只想着一件事,就是努力开发出纯电动车产品,物色响应的经营人才和融资渠道,全力打造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在融资方面,曾仁安希望找到对项目有共识,符合企业本身发展思路的合作者,共同走出一条纯电动车的康庄大道。心若动,身先行,曾仁安相信,“神箭”归来指日可待。

点击关闭
在线客服